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苗族之桃花蟲|鄉野拾遺

苗族之桃花蟲|鄉野拾遺

桃花蟲,又名桃花蝦,是壹種水生小蟲子。在湘西苗疆的溪流中,隨處可見。

某人才到湘西時,去的第壹個寨子是德夯苗寨。在往雷公洞的路上,壹條小溪從山頂流下,溪水清澈見石,魚蝦成群,螃蟹亂爬。

路邊上,苗家阿婆賣些吃食,多是苗疆特色風味。油炸山螃蟹、金黃幹魚仔、去殼肉蜈蚣、碳焦小泥鰍……

當然,最可愛的,當屬 桃花蟲 。話說, 吃了桃花蟲,必走桃花運,誘惑極大。

想到挑花朵朵的美妙故事,又夢幻著會偶遇個嬌滴滴的苗家阿妹,男孩們自然不會錯過,爭相買來挑花蟲,壹串壹口,囫圇吞下。當然,也有彪悍的妹子,難免亦想尋個苗家阿哥,弄串桃花蟲也是有的。

桃花蟲,如何做來吃?某人曾在《苗族之重口美食·鄉野拾遺》中略微提到過。

每年三月左右,桃花最美時,小溪水勢微漲,桃花蟲長得最為肥嫩。

湘西苗家人,便在這落英繽紛的桃花季節,三兩成群去捕撈此蟲,故有此名。

桃花蟲,生長在溪河中石頭下面或水草叢中,外形象壹節炭筆,有雙夾,如水蜈蚣似的亂爬亂鉆。因其常與當地特產米蝦伴生,苗家人又叫它“ 蝦公 ”。

不得不佩服山民的想象力,與蝦為伴,也就顧不得種族了,在桃花的牽引之中,桃花蟲與蝦米成了“夫妻”。蝦公之名,頗為有趣。若是此等取法,那蝦米也可以叫做“ 桃花妻 ”或是“桃花妹”。不過,山民們依舊是聰明的,淺藏輒止,未落得俗套。

某人在湘西時,常在長著桃樹的溪邊,見春風拂動,桃花朵朵飄落,壹群群腰挎魚簍,手提細網的苗家姑娘,高挽著褲腿,帶著笑語在水中撈桃花蟲。自古以來,桃花季去撈桃花蟲,成為了湘西苗家人的壹種特有風俗。難能可貴的是,此俗並未變化,亦未受到什麽影響,壹直傳承至今。到當下,仍是處處可見,人人歡喜。

捕撈到了桃花蟲,清理得當,曬幹或者烘幹,層層包裹,用竹簍子裝起來,藏在竈房的閣樓上。待到吃時,取下來油炸,或者與瘦肉或辣椒爆炒,外焦裏嫩,味道鮮美。

若是進了苗寨,苗家人以桃花蟲作為珍品待客,加上壹壺溫過的米酒,那是把客人當做貴賓來看待了。自然,客人也是以吃到桃花蟲,為最榮幸和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