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上馬餃子下馬面”從哪裏來的?

“上馬餃子下馬面”從哪裏來的?

“上馬餃子下馬面”出自北方民間俗語。最初是山東的,因為山東人民好走南闖北,有“闖關東”的習俗。

“餃子”要全家壹起合作的,有人和面、有人做餡、有人搟皮,最後大家壹起包,壹家人在壹起團團圓圓熱熱鬧鬧。

“上馬餃子”壹般來講如果家裏有人要外出或者家裏客人要走的話,都是要做壹頓餃子吃的。因為古代人出遠門不是走路就是騎馬,所以這頓餃子就叫做“上馬餃子”。

“下馬面” 這個壹般來說的話是有家人回來或者是有客人到來,壹般都是要給做面吃的。因為面條很長,人們給他的寓意就是富貴長壽、長長久久,並希望吃了面條能綁住歸人或客人的腿,好留他們多住幾天,表示主人家的熱情和誠意。

擴展資料

其他民間俗語介紹

1、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釋義:今年八月十五雲遮月,那麽來年正月十五下雪的機會變大。

2、鋤頭底下有三寶:防旱、防澇、除雜草。

防旱:鋤地的時候,土地裏面有向地面供水的細管,就像植物的根須差不多,所以我們鋤地的時候,土壤孔隙毛細管切斷,減弱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所以說鋤頭能夠防旱。

防澇:農村鋤地的鋤頭相對於土地來說,起到了人壹個翻地的作用,就像曬糧食壹樣,對於溫度來說都保持在壹點上面,不僅可以防旱還可以防澇,更加的利於莊稼生長。

除雜草:地裏的雜草壹般都是要用手去拔掉,當然那個時候鋤頭對於除雜草可以說是壹個順手的壹個工具,“鋤頭過後無荒地”也是這樣來的。所以鋤頭底下有三寶:防旱、防澇、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