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例兩次利用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其中前面用的是它的本義,指的是盼望真切,把眼睛都望穿了;而後面把“穿”字加了引號,表示的是把衣服等穿在身上。像這樣運用轉換成語某個語素義來做廣告的方式,其效果還是不錯的。同樣,下面這幾例運用轉換成語語義的方式也相當不錯:
2.白手起家——某石灰廠廣告
“白手起家”的“白手”原義是指“空手”,而這裏借用“白”來為石灰廠做廣告,很是巧妙。
3.無所不包——某餃子館廣告
“無所不包”本來指沒有什麽東西不被包括在內,也就是包容了事物的全部的意思,其中的“包”義為“容納在裏頭”。這則廣告用來指包餃子的“包”,使得這個多義詞的語義連接也很合理。
4.自討苦吃——某中藥鋪廣告
這個成語本義是指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而對於作為世界藥學中獨具特色的中藥,歷來就有“良藥苦口利於病”的說法,所以有病就應該用好中藥醫治,好的中藥是苦的,病人當然願意“自討苦吃”。
5.當之無愧——某當鋪廣告
“當之無愧”的“當”讀音為dānɡ,意思是承受,整個成語表示擔當得起某種榮譽或者稱號;而此處的“當”變化為 dànɡ,意思是指用東西作抵押來向當鋪借錢,是“當鋪”的“當”。雖然讀音不同,但詞形完全壹樣,這樣利用成語中某些字詞讀音上的差異來制作廣告的方法也值得肯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