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壹句話:學問之道,求其放心。
人這壹輩子,其實就是修習心性的過程。
樊登老師在他的書中講到,成年後再讀《西遊記》的心得,很有新意。
他說《西遊記》壓根兒就是唐僧個人的壹個修佛的過程。
孫悟空代表了唐僧那顆不受約束的心。此外,孫悟空有72般變化,我們的心也有72般變化,可以去我們想去的任何地方。孫悟空的所有本領就是我們不受約束的心的特征。這顆心的力量很強大,破壞力也很可怕,所以才會出現緊箍咒,為的就是約束那顆心。
而豬八戒代表的是唐僧作為壹個普通人的欲望。豬八戒看到美女,美食,金錢都會犯錯。可是唐僧並不會去管八戒,也不說他,我們對自己的欲望犯下的錯誤總是會比較寬容壹些。
而沙僧呢,他只知道幹活兒,挑著擔子無怨無悔,他說的每壹句話都是對的,但是很無趣,他代表的就是唐僧的理性和邏輯。
白龍馬則代表的是唐僧的意誌。無論團隊中的其他人表現如何,是精誠合作還是鬧著散夥,白龍馬都是壹定要去取經的。
孫悟空和牛魔王曾經是好兄弟,都是山野的妖怪,無法無天。但是孫悟空跟著唐僧去西天,壹路修行,最後成為鬥戰勝佛。牛魔王還是原來的心性,所以他未能擺脫妖怪的身份。
在《西遊記》的最後孫悟空修煉成佛,對觀音道:菩薩,此時我已成佛,與妳壹般,怎還帶緊箍兒,妳還念什麽緊箍咒約束我?趁早念個松箍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再去捉弄他人。
菩薩說:當時只為妳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得道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妳頭上之理!妳試摸摸看,孫悟空局手去摸,果然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