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聊城早點有什麽好吃的

聊城早點有什麽好吃的

餛飩

壹根筷子挑起聊城人的食界。聊城人幾乎是家家戶戶離不開餛飩的,何況是早餐這麽重要的時間,聊城人愛的是皮薄餡少的那種,滴點辣油香的不要不要。呂家餛飩這家餛飩店聞名已久,店不大但是每天都人爆滿,要排隊等座位。餛飩店地方很小,但是很幹凈,親眼看過店家刷碗,刷的很徹底,所以吃飯也很放心。每次都是點份小碗的蝦仁餛飩,很好吃,每個餛飩裏都包著鮮蝦,好吃到最後把湯都喝的壹幹二凈。

臨清進京腐乳

臨清進京腐乳是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官把濟美醬園制做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乾隆喜愛,當下朱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

陽谷五更爐熏雞

明朱洪武年間,黃河發水,連年戰亂,全國各地災荒連連、人煙稀少,尤以山東等地更甚。於是官府決定從沒有遭受戰亂的山西洪桐縣等地移民,集結到老鴰窩大槐樹下遷往山東、河南、安徽等地。有張姓兄弟也在遷徙之列,由於官府規定同族同姓不得遷往同壹地方,於是弟弟改姓劉,並如願壹同遷往山東陽谷。次年仲秋,弟弟五更起床打算煮只雞去看望十裏之外的兄長,後忽見廚房有梨木,頓生想法,用梨木做柴支爐生火將雞熏蒸起來,以寄離鄉之情、思親之苦。結果到兄長處吃將起來別有壹番風味。這壹做法逐漸被人們仿效起來,將梨木熏雞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以示思親之情,大吉大利之意,後來當地漸漸演變成了仲秋節送熏雞的風俗。後人在此基礎上改進工藝和配方,演變成了壹種地方名吃。

高唐“鬼子肉”

老王寨驢肉,高唐傳統名吃。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藥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