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遍地都是“老鵝”館子或小區門口的流動攤販,說是老鵝,其實皮油肉滑,奇嫩無比;澆上鹵汁鮮香油潤,空口吃多少都不膩。
老鵝的做法有點像南京的鹽水鴨,所以正經名字又叫鹽水鵝。據說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常常是淮揚菜裏上桌的頭道。就像南京人沒事就會去斬只鴨子壹樣,揚州人則是喜歡斬只“老鵝”,順帶也壹起買點鹵的鵝爪、翅膀、鵝肫解饞,真的太酥嫩了。
揚州包子名聲在外,其中最受歡迎的包子壹個是蟹黃湯包,還有壹個就是五丁包。蟹黃湯包在南京吃得多了在揚州吃並沒覺得有什麽不同,但是由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餡而成的五丁包真的入口就驚艷到我了。
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文思字熙甫,工詩,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至今效其法者,謂之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我是在迎賓館的趣園裏吃的,還親眼目睹了小哥將壹片薄薄豆腐切成頭發絲細,放入清水裏壹抖就像菊花花瓣壹樣瞬間綻開,刀工了得。沸水焯後與香菇冬筍雞絲火腿(以上都切成細絲)同煮入味,壹道入口即化、若有若無的湯羹,但鮮味是實實在在留在口中的。
蟹粉獅子頭,聽說又叫“葵花斬肉”?同樣是體現淮揚菜的細致,五花肉和蟹肉斬成肉末輕揉成松而不散的肉丸,文火滿滿使得蟹粉的鮮逼走豬肉的肉腥,口感細膩滑嫩。我壹般不愛吃肉圓子但這個完全例外,肥而不膩這個詞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
各色江鮮,春天來揚州吃江鮮準沒錯了。江白蝦、昂刺魚、江鯰魚、河豚、鰣魚......哪怕小館裏隨便壹盤江雜魚也是特別美味下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