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醋溜饹餷怎麽做?

醋溜饹餷怎麽做?

樂亭傳統美食“饹餷”——饹餷的由來及制作

“饹餷”是樂亭傳統美食,在遷安、遵化等地方也廣為大眾喜愛,可惜人們只知道食其美味,傳其名聲,很少有人知道“ge-zha”這兩個字的寫法。“各紮”是樂亭多數飯店裏的寫法,在壹本烹飪雜誌上看到寫做“咯餷”,翻開現代漢語詞典,裏面就有“饹餷”這個詞,是這樣解釋的:“壹種面食,用豆面做成餅形,切成塊炸著吃或者炒著吃。”“饹餷”這兩個字電腦上打出來還挺費勁,原來電腦沒有“ge”這個讀音,只收錄了“le”這個讀音,就是“饸饹(he-le)”的“饹”字。

究竟哪種寫法正確似乎無追究的必要,饹餷在樂亭人心中遠遠不止是壹種食品,更是壹種習俗,壹種文化,壹片鄉情。饹餷,好吃不貴,街頭巷尾總少不了叫賣的,樂亭縣,無論是星級飯店還是小吃部都會有“饹餷”這道菜,家家戶戶無論是壹日三餐還是逢年過節都忘不了炒上壹盤。出門在外,有時會開玩笑地讓飯店裏的服務員上“饹餷”,看著服務員尷尬地樣子就會自豪地說:“不知道吧,這是我們樂亭特產!”

久在外地的人們回家,吃飯總要先來上壹大碗醋溜饹餷,津津有味的吃著,邊吃邊說:“好久沒吃到了,真好吃!”

跟豆腐、涼粉不同,饹餷為何有這麽個奇怪的名字?相傳清代後期,在遵化修建清東陵,有官員將風味獨特的饹餷帶進玉膳房。玉膳房為給慈禧太後換換口味,做了壹盤醋溜饹餷。慈禧太後嘗了壹口,覺得味道不錯,便問是什麽?太監以為太後不喜歡,戰戰兢兢說還沒起菜名,忙著往下端。慈禧還想再吃,便說“擱這兒吧”,太監以為太後為菜賜名,便傳呼下去,這道菜就叫“饹餷”。這個傳說顯然有些牽強附會,但清代玉膳房確有“饹餷”的菜譜,至於饹餷的由來還待進壹步考證。

饹餷的傳統做法用料講究,制作過程精細,也是壹項手藝活。首先選優質綠豆,用水浸泡,漂去豆皮;然後連豆瓣帶水上磨碾壓,磨成豆乳汁後,再放入適量的姜黃粉(起調色作用)調勻,用特制的平底煎鍋攤制成煎餅狀。這樣做好的饹餷色澤嫩黃鮮亮,質地松軟適口,散發著壹種綠豆特有的清香。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暑止渴等功效。以綠豆為主料的饹餷常食能降血壓、血脂,有效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