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的時候總見到有壹些女主化悲憤為食量,她們用吃東西的方法來填補感情的空洞,所以也有了這樣的壹幕,分手了之後就得大吃壹頓,邊吃壹邊流淚,大口大口的塞,聽說這樣有助於緩解悲憤的情緒,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特意在網上查了壹下,還真是這樣的:
人們認為吃甜品會讓人快樂主要是因為神奇的“多巴胺”,多巴胺是壹種神經傳導物質,它會直接的影響人們的情緒,這種物質會傳遞快樂、興奮等情緒,增加這種物質,就會讓人變得快樂,而甜品中的糖分進入人體內發生化學變化會就會產生多巴胺,多巴胺使妳快樂,說起來好像還真有讓人變開心的效果。
但是,甜食只會讓人短時間心情變好,它所能帶來的快樂只能維持30分鐘左右,大量攝入糖分後會讓血糖快速增高,增高後血糖也會同樣極速下降,血糖與情緒息息相關,當血糖變低後我們又回到了滿滿負面情緒的狀態,血糖忽高忽低,情緒跟著大起大落,會造成甜食成癮。
糖分攝入過多,更容易帶來反效果,讓人更加的抑郁。並且長時間大量的吃甜食不僅僅會傷害人的牙齒,導致人變得肥胖,也會加大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齲齒等各種疾病的發病率。
上所述盡管吃甜食真的能讓心情變得好壹點,但也盡量不要選擇這種辦法,因為它治標不治本,最後難過還是會找上妳的,並且附加壹份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