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別稱“湯團”“浮元子”,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壹。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的明州所興起的壹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板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軟糯,回味無窮。
同時,湯圓象征合家團圓美滿,吃湯圓也意味著在新的壹年裏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
吃湯圓是漢族人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壹歲”之說。
元宵的做法:
北方元宵,是以餡為基礎,江米面粉為外立面的制作工序。
過程簡單易學,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大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簸箕裏,倒上適量江米粉,搖晃中就“篩”起來了。
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很薄、表面是幹的,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