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來歷介紹:
正月十五吃元宵,到現如今已成必不可少的環節了,“元宵”做為我國傳統美食,也是由來已久了。在我國宋代,就已經開始盛行使用這款新奇美食,這種新興食品因放鍋中壹煮,熟了就飄至水面,於是人們當時就把這種食品稱為“浮元子”“湯圓子”,生意人又美名其曰的將其稱為“元寶,”後又改名為元宵。
值得壹提的是,南北方因文化的差異,元宵做法不同,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的光滑細膩,而北方的元宵則是滾出來的咬勁十足,所以又有南湯圓,北元宵的說法。
我身為北方人,在幼時元宵節,大街小巷都有很多攤販,在擺放好工具搖制湯圓,每個攤位前來的購買元宵的都是絡繹不絕,我的家鄉那時最受歡迎的口味是五仁的。到現如今因元宵是節日性食品而又提倡鼓勵攤販入店經營,手工制作的大多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多為超市賣的包裝袋的那種了,所以現在南北方對於元宵的叫法也壹般都為湯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