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嗲的正確讀音是shā diǎ。
shā,聲母sh,韻母a,聲調壹聲。
diǎ,聲母d,韻母ia,聲調三聲。
沙嗲(Satay)是傳統馬來西亞美食,是南洋風味的燒肉串,其制作方式是把特別配料腌制的厚肉片穿在竹簽上以炭火燒烤,再配上沙嗲醬沾著食用。吉隆坡的餐館和大排檔都會賣沙嗲,馬來族通常是吃牛肉沙嗲和雞肉沙嗲,而華人也會吃豬肉沙嗲。
起源
據史實記載,沙嗲的原型取自中東烤肉料理“卡博串(Kebab)”,據說印尼文及馬來文的稱呼“Sate”,正是源自坦米爾語的“Catai(肉)”。18世紀以來,大量來自印度、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到印尼經商,引進家鄉飲食文化。他們把卡博串跟在地食材融合後,沙嗲就在印尼誕生了。
肉塊腌制過後串到炭火上烤,烤後再沾花生醬或咖哩醬吃。這吃法從爪哇傳遍印尼各個角落,不同島嶼發展起各自的特色沙嗲。隨後在19世紀末,沙嗲傳入馬來半島,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