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壹次出現“十六鋪”的名稱是在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歷史約為1.4年。它是為了抵禦當時太平軍的進攻而建立的,上海在對外防禦中也建有聯防商店。店鋪負責店內治安,業務由各商號共同承擔。
當時十六鋪是整個地區最大的,涉及範圍很廣,所以十六鋪成為壹個地名壹直沿用至今。
據史料記載,清朝乾隆以後,海禁逐漸開放,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中國國內南北航運貿易的連接點。此時十六鋪地區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港口。
2010上海世博會前,十六鋪碼頭已改造三年,如今十六鋪擁有公共濱江綠地、大型商業餐飲、大型停車庫等多種功能。
有三棟體量不大、線條簡單的小樓,不超過四層樓高,周圍有很多綠色親水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