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最初是居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客家起源於秦征嶺南的百越時期,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由於戰爭和其他原因,他們逐漸轉移到長江以南,然後到福建,廣東和江西。最遲在南宋時期,他們形成了壹個相對穩定的客家人族群,然後遷徙到南方各省,甚至東南亞和世界其他地區,最終成為漢族中壹個具有獨特人性的重要族群。
客家人到達中國南方後,與當地百越人進行了文化交流。因為客家人居住的地區大多是山區,所以形成了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客家精神。香港億萬富翁實業家、慈善家曾憲梓曾說,是客家精神影響了他的壹生,成就了他的今天。所以客家人自稱客家人,是因為對家鄉和中原的懷念。
客家人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重要地方族群之壹。請不要叫客家人移民。客家人南遷千年,早已是南方當地族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方其他民族也遷了,而且不只是客家人遷了。
臺灣省的客家族群和閩南族群幾乎同時遷入臺灣省。據說客家人比閩南人先去臺灣省,但是閩南人比客家人多。臺灣省在1945之前從大陸遷到臺灣省的叫本土人,和國民黨政府壹起退下來的臺灣省叫外省人,所以請不要以為客家人不是臺灣省人。
如果客家人不是臺灣省人,就相當於否認閩南人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從大陸搬來的,臺灣省的閩南人也承認客家人是臺灣省人。臺灣省現在是世界上最註重保護客家文化的地區,制定了世界上第壹部客家基本法。
歷史上,客家人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海內外客家人總數已達6560多萬,中國大陸17省約5512萬,港澳臺595萬,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454萬。分布範圍相當廣。
客家人移居臺灣省,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在客家人向臺灣省遷移的過程中,由於遷移地區的人口和經濟發展情況不同,以及到臺灣省的遷移路線不同,客家人在臺灣省各地的分布和形成村落的時間也不同。
由於客家人移居臺灣的速度比全州、漳州族群慢,加上平原的良田已被先開發,臺灣客家人開墾的地區大多集中在臺灣省南部的劉隊地區、臺灣省中部的東石地區和臺灣省北部的陶鑄、苗族地區。總的來說,臺灣省客家的分布經歷了壹個從南到北,以臺南為中心,繼續向南發展,再向北發展的過程。現在客家人是臺灣省的重要族群之壹。了解客家族群的起源和遷徙歷史,有利於我們進壹步了解這個具有硬民族性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