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的由來,在清九年(1804)進士孫星衍、嘉慶所著的《吳軍老狼寺誌》中有記載。當我參觀首都時,我看到了老狼神廟。相傳唐玄宗年間,耿封共工之子為名士雅山(衣衣舞),賜姓李,以養其宮中子弟。光喜梨,故值梨樹遍天下,故稱梨園。
現代李有白對梨園的考證,驗證了梨園的起源。在唐中宗(705-710),梨園只是皇家禁園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果木園。郭牧花園裏有送別廳、酒亭和體育場,是皇帝、皇帝的親屬和貴族們宴樂的地方。
後來,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下,梨園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簡單的果樹果園變成了唐代“梨園子弟”練習唱歌、跳舞、戲曲的梨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所集音樂、舞蹈、戲曲於壹體的綜合性“藝術學院”。李隆基本人擔任了梨園的崔公(或雅公),相當於校長(或院長)。
在崔公手下,有兩個隊伍:編修和樂營將軍(又名奎靈)。李隆基為梨園撰稿,經常指導當時的翰林學士或著名文人編寫節目。例如,詩人何、和李白都為梨園寫過舞臺劇。
擴展數據:
因為時間久遠,現在找不到確切的地址。有人認為梨園位於Xi東部臨潼區驪山靈修峽。有人認為,漢武帝在市東南角曲江池附近修建的怡園地址附近的春林村有100棵梨樹。
有人認為梨園在安東北,唐大明宮東側附近,三華裏吳門村。有人認為在禁園內或附近,今天(Xi安以北、渭河以南);還有人說,未央區和大白羊村西,也就是今天Xi安以北五裏的地方,是培養和訓練藝術家的地方,不管梨園在哪裏。?
焦芳是壹個類似梨園的組織,主要排練歌舞和戲劇。唐高祖·李元世在禁區建立了壹個教學工作室。由於唐朝的經濟繁榮,再加上唐玄宗對音樂和舞蹈的熱愛,養育了成千上萬的音樂家,其規模現在已經相當大了。
開元二年(714),玄宗將原本屬於太常寺的音樂人才劃出來,設立“左右教坊,教授流行音樂”。左右教學車間的職責不同。壹般來說,右邊的舞者多,左邊的歌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