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q是網絡流行詞,Barbecue的英文縮寫,該詞最早來源於法國海盜,意思是戶外燒烤。在美國、英國等地,大學生們經常幾個人壹夥,開著車去到壹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盡情享受“BBQ”。”
詞語解釋
這是壹種有趣的烹飪方式,有點像中國新疆的烤羊肉串。BBQ壹般是在戶外進行。人們外出時壹般是將木炭放在燒烤臺上,然後用火將木炭點燃,再將金屬編成的燒烤架放在木炭上方,然後將生魚、肉等食品放置在燒烤架上並在食物上塗抹壹些醬油和辣椒面等調料。在西方國家,當人們在戶外舉行野餐或外出露營時,燒烤是較為流行的壹種烹飪方式。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聖誕party上,BBQ也十分常見。這種方式常常被用於家庭野外散心。
名稱由來
有考據指燒烤的英文名稱barbecue這個字(俗稱BBQ)有可能是來自加勒比海。從前法國海盜來到加勒比海,在島上會把整只宰好的羊從胡須到屁股(de la barbe au cul)放在烤架上烤熟後進食,這個食物簡稱 barbe-cul (法文cul 字末尾的“l”不發聲),演變成barbecue這個字,更由於cue的和英文字母Q同音,便變成了barbeque,後來更簡寫為BBQ。
網絡語言(internet slang)是指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於網絡交流的壹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絡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但是要註意的是,部分網絡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2018年9月,北京市多個區近期出臺了各自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各區要求對政務“兩微壹端”加強管理,不得發布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善於使用網言網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