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臺灣省小吃「蚵仔煎」中「蛤」怎麽發音?

臺灣省小吃「蚵仔煎」中「蛤」怎麽發音?

閩南話讀作﹣u,“蚵仔煎”﹣uā-Jiān,普通話翻譯為“蚵仔煎”。是壹道常見的家常菜,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臺灣省和潮汕的經典傳統小吃之壹。

在廣東,牡蠣被稱為“生蠔”,而在潮汕和福建南部的臺灣省,則被稱為“牡蠣”。閩南有句俗話叫“肥蠓肥韭菜”,意思是農歷二月,韭菜生長最旺盛,也是蠓最肥的季節。

煎蚵仔煎是兩者的絕妙黃金組合。將韭菜切成指節長度,與洗凈的幼蟲放在壹起,加入稀釋的紅薯粉作為粘合劑,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潮汕人雖然寫的是“蠔烤”,但讀的是“?Lok”,還有midge的閩南語發音?壹致,可以看出兩者的關系。

擴展數據:

蚵仔煎的做法?

材料:牡蠣30克,毛毛菜1個,雞蛋1個,紅薯粉30克,油和水適量。

1.先在紅薯澱粉中加入60克水,拌勻備用。

2.然後,洗完毛毛的盤子後,把葉子切成粗絲。

3.鍋裏放適量油,加熱,均勻搖動鍋底。

4.將紅薯粉水倒入鍋中,晃動鍋子,使粉末在鍋中均勻散開。

5、然後在澱粉中間加入生蠔,改慢火煎2分鐘左右。

6.將毛毛食物放入鍋中,煎幾十秒鐘。

7.然後往鍋裏打壹個雞蛋,如圖。

8.用鏟子把雞蛋攤開,均勻地攤在蔬菜上。

9.然後小心的翻動餅底,用鍋鏟反向煎蛤蜊。

10,繼續煎1-3分鐘,立即上桌。

百度百科-蚵仔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