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等汙染物容易隱藏在牡蠣的內臟團中,僅在肌肉中重金屬含量最低。所以吃牡蠣的肌肉部分,要看顏色。如果牡蠣不新鮮,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根據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團隊在全國多個地區采樣的結果,牡蠣(廣東人最愛吃的牡蠣)、貽貝(貽貝)、蛤蜊、扇貝等汙染率最高。
這與貝類在濾水攝食的過程中,會將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等過濾到體內,並留在鰓、腸等部位有關。
諾如病毒雖然不以貝類為宿主,但不在其體內繁殖,也不致病。但貝類中的諾如病毒進入人體後,極少量的病毒就能致病。除了貝類,地裏種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草莓,也會被汙染,主要是因為用糞肥施肥或者用汙水灌溉時被病毒汙染。
擴展數據:
需要註意的事項
牡蠣,又稱“海中牛奶”。它富含人體所缺乏的蛋白質和鋅。吃牡蠣可以防止皮膚幹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是不可多得的美容產品。
然而,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生蠔是風險最高的食品。因為它含有兩種破壞性的病原體:諾如病毒和霍亂弧菌。
諾如病毒可能引起腸胃炎。霍亂弧菌可引起高燒、膿毒性休克、皮膚潰瘍水泡,甚至致命的敗血癥。
百度百科-牡蠣
人民網-摘草莓吃生蠔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