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鮮卑人是怎麽發展起來的?他們的後代在哪裏?現在還有鮮卑人嗎?

鮮卑人是怎麽發展起來的?他們的後代在哪裏?現在還有鮮卑人嗎?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崛起於蒙古高原的壹個古老遊牧民族,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崛起於大興安嶺。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分布於中國北方。北周滅亡後,以鮮卑族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不復存在。隋唐以後,鮮卑不再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存在。

現在,鮮卑族與其他民族融合,成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壹個消失的古老民族。

擴展數據

族名由來:《三國誌》、《後漢書》、《晉書》、《十六國春秋》均記載鮮卑名稱為“夷鮮卑山,以山為號”,記載為“大賢北山”。據考證,鮮卑山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的蒙格汗山。大賢北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大興安嶺北段,那裏發現了嘎仙洞。

族名釋義:“鮮卑”壹詞,又稱“石碧”,指胡人的鉤。此鉤最早出自東胡,戰國時傳入趙。《史記》中引用:“鮮卑郭落於帶,瑞獸之名也,東胡易奉。”果洛”是野獸的意思,“鮮卑”是吉祥或神獸的意思,是吉祥的野獸或神獸。東胡人以鹿等吉祥動物的形狀鑄鉤,即所謂“鮮卑國洛帶”,翻譯過來就是吉祥動物帶或獸帶。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鮮卑”寓意吉祥,以鮮卑為姓符合古代遊牧民族習慣的命名方式;還有學者認為“鮮卑”含有動物含義,是作為部落圖騰的動物或神獸。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鮮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