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油魚冒充大馬哈魚:吃後屁股“漏油” 油魚是什麽?

油魚冒充大馬哈魚:吃後屁股“漏油” 油魚是什麽?

油魚 分兩種 (體內含臘脂,不宜消化,經常冒充銀鱈魚) 學名 分別為:

帶鰆科 Gempylidae 薔薇帶鰆 ( 棘鱗蛇鯖屬 ) Ruvettus 魚類

下圖為 薔薇帶鰆(棘鱗蛇鯖 ) Ruvettus pretiosus ,俗稱 油魚、黑皮牛

棘鱗蛇鯖體形長而略側扁,背腹成弧形,嘴和眼都相對同科魚類較小,且有較低和棱狀的第壹背鰭。另外,瞳孔能發出明亮的磷光,魚身光滑顏色暗褐,鱗片細小呈針狀,而且每行都有壹行小氣孔相間。魚肉則呈黃白色,質感類似禽肉。 棘鱗蛇鯖內含蠟酯,壹種近似蠟油的成分是人體無法吸收

油脂多,多食容易引發腹瀉。 所以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有規範此魚的食用,在日本、意大利甚至禁止進口販賣。常見於世界各地的熱帶和溫帶海洋。

同科 鱗網帶鯖屬 (異鱗蛇鯖屬) Lepidocybium 魚類

下圖為 鱗網帶鯖 (異鱗蛇鯖) 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 ,俗稱 油魚、玉梭魚、白玉豚

外型像似棘鱗蛇鯖,但鱗片較大,尾柄中央有棱脊,側線呈大曲紋狀,魚鰭亦略有分別。異鱗蛇鯖魚身有光澤,帶暗褐色,並隨著成長漸變成黑色。背鰭硬棘8至9枚;背鰭軟條16至18枚;臀鰭硬棘1至2枚;臀鰭軟條12至1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