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壹樣的。
1、制作方法不同?
北“滾”元宵”,南“包”湯圓。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元宵和湯圓,雖然從原料、外觀上來看都差不多,但是在制作工藝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元宵,是用凝固成形的餡料,沾水變濕後,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籮筐或滾筒裏,邊滾動邊加水,直到滾成比乒乓球略小的圓球形,便大功告成。
湯圓,就像包包子壹樣,先把糯米粉合成面,醒發壹會後,揪成大小等同的劑子,然後用手(無需搟面杖)摁壓成圓片狀,包上餡料成圓球狀即可。
相對於元宵的“由內向外的滾”,湯圓的“由外往內的包”,在操作上要簡單壹些。
2、 餡料和吃法不同
元宵用糯米細粉制成,圓形,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及各類蜜餞果料等,食用時煮、蒸、炸、拔絲皆可。
湯圓用白糖、黑芝麻和豬油做成餡芯,再用水磨糯米面包制成2至3公分的圓形生品,開水下鍋,煮熟後食用。
3、來源不同
傳為上元節期間,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點鋪,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節令食品,首創了搖制法。
由於下鍋時先沈後浮,所以最初叫“浮元子”,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壹輪明月掛在雲空。在古漢語裏,“湯”是開水的意思,後來人們逐漸改叫湯團、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