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屬於是烏龍茶類。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其茶葉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因茶葉生長在武夷山巖石縫隙中,因而也被稱為巖茶,從制作工藝來看,大紅袍屬於烏龍茶類。
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註重活 、甘、清、香。?歷史上武夷茶就是歷代帝王的貢茶。連續多年獲全國烏龍茶類金獎、獲首屆中國國際茶博會金獎。
大紅袍的茶葉起源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巖茶中之佼佼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蔣叔南遊記中有提到武夷山數處有見,如天心巖九龍窠、天遊巖壹處、珠濂洞壹處,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遊記和調查都沒有交代清楚這幾處大紅袍更具體的地點、屬哪個寺廟茶莊、是否是同壹種或同名不同種、茶樹特征是否壹樣以及品質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巖茶的產制銷》壹文中提到馬頭巖的磊石盤陀有大紅袍的,而記錄大紅袍采制全過程的卻是九龍窠大紅袍那3株。1958年陳德華在福建長樂壹中時,看到該校美術老師陳禮調到武夷山寫生時畫的九龍窠大紅袍也是3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