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是壹種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分布於河口、沿海水域及其沈積物中。很多水產品都含有副溶血弧菌,如鱈魚、沙丁魚、鯖魚、鰨魚、文蛤、章魚、蝦、蟹、龍蝦、小龍蝦、扇貝、牡蠣等。
沙門氏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壹。肉類(尤其是家禽)、蛋及蛋制品、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等許多食物都與沙門氏菌有關。近年來,在虹鱒魚、以色列鏡鯉、羅非魚、大西洋鮭等魚貝類中,甚至在水面上都檢出了沙門氏菌,應引起重視。
近年來,我國報道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胃腸炎、細菌性痢疾、中毒性休克或罕見的慢性腸炎。病程從1到6天不等,壹般恢復較快。
擴展數據
註意事項:
壹是嚴格控制水產品源頭汙染,確保養殖環境衛生。防止水產品的源頭汙染是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來源於陸基化糞池、生活汙水排放和遊船汙水排放。
二是加強水產品市場監管,強化貝類產品質量控制。建立從生產到銷售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機制。壹旦在產品中發現致病微生物,可以快速召回可疑產品,並監控其來源。
人民網——小心吃牡蠣。腸胃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解釋牡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