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拼音:méi;部首:木;組詞:出梅、梅國、作梅、梅園、墨梅、梅嶺、雀梅、蘇梅、雪梅、朱梅、白梅、梅山、梅妃、梅裏、杏梅、梅紅、梅幹、梅亭、梅溪、梅格、落梅、梅魚、梅豆、探梅、玉梅、梅片、梅粉、梅頭、江梅、梅湖、梅仙、梅關、梅岑。
梅:(形聲。從木,每聲。本義:楠木);同本義〖nanmu(Phoebezhennan)〗;其木多梅梓。——《山海經·中山經》;有條有梅。——《詩·秦風·終南》;墓門有梅。——《詩·陳風·墓門》。按,子青不可食。
梅樹〖Japaneseapricot;plum〗。薔薇科,落葉喬木,少有灌木。早春開花,後生葉芽。花以白色、淡紅色為主。氣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時為青色,成熟後壹般呈黃色,味極酸;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經·中山經》。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梅:這裏指梅的枝幹。以……為固定結構,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譯。以,介詞;為,動詞。直、正:直為不曲,正為不斜。
欹: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觀賞的形態。姿、景、態(形態),均為中性詞,在文中均用作褒義詞。則:就,承接連詞)。又如:梅圃(種植梅樹的園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樹);梅溪(旁植梅樹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