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2009年夏,葉天倫和丹青壹起寫出了《雞排英雄》劇本的第壹稿。寫故事的同時作了田野調查,到夜市牛排攤老板的家裏泡茶聊天。在導演從小的夜市記憶中,還記得掌中戲轉變成金光戲,哈麥二齒變成海綿寶寶。於是這個臺灣次文化的變遷,也被他們納入劇中。從港媒進入臺灣,造成八卦文化的盛行,以及新聞綜藝化的發展,這樣的變化令人又愛又恨。如此媒體現象,在女主角亦南的身上體現。導演發現了其實夜市就是整個臺灣的小縮影,他們自成壹個社會,發展出自己的制度,必須橫跨黑白兩道,和壹般行業非常不同,這也是劇組設定八八八夜市的由來。
八八八夜市的場景為狹長型空地,導演在其中直接將它劃分為臺北、臺南、彰化、高雄,還有外來的“美食聯合國”區域,分別都插上大大的關東旗,迎風飄揚,呈現獨特的視覺效果。在服務臺上,也有個大大的臺灣地圖,寫著美食地圖導覽,其實只是藉由夜市,想訴說壹個跟每個臺灣的市井小民都有關的故事。為了讓每壹個觀眾有感覺,壹開始劇組就設定這個夜市是虛擬的,所在城市亦不明顯標出。“八八八”不能是臺灣任何壹個夜市,它也必須是臺灣任何壹個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