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的觸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內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類蛋白、多肽和多種有毒的酶類,此外還有強麻醉劑、致痛劑、組胺等。遊泳者裸露的肢體被海蟄蟄傷後,感覺刺痛、灼痛或刺癢,繼而蟄傷處出現條索狀排列的紅斑、丘疹,亦可有水皰、大皰及瘀點、瘀斑。輕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數患者12周皮疹結痂而愈。若全身多處被蟄傷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強的海蜇蟄傷,常在14小時內出現畏寒、發熱、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數出現胸悶、口吐白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肺水腫,嚴重者可致死亡。
壹旦被海蜇蟄傷,切勿用淡水沖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釋放毒液。應盡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膚上的觸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沖洗。有條件者可用酒精或堿性洗液沖洗或噴灑患處,如10%碳酸氫鈉等。對皮損面積大,全身反應嚴重者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被海蜇蜇傷後要擦拭患處,不要讓毒素在皮膚上存留,可以用幹沙、毛巾擦拭。毒素具有酸性,用香皂和明礬水等堿性的物質沖洗或塗抹可以中和毒素,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用冰袋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