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掃帚配對的器皿,普通話叫簸箕,還有壹種是鏟形器皿,用來裝垃圾。但是中國有很多方言,尤其是南方很多地區,壹直以來都是不同音不同語。
掃帚的發展歷史
起源於中國,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壹個叫邵康的人偶然看到壹只受傷的山雞拖著屍體往前走,那裏的塵土少了很多。他想這壹定是雞毛的作用,就抓了幾只野雞,拔了它們的毛,做了第壹把掃帚。這也是雞毛撣子的由來。
因為用的雞毛太軟太耐磨,邵康就把竹條和草改成了耐用的掃帚。也指地膚的別名。高粱莖桿制成的掃帚在歐洲、亞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區廣泛使用。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為了發展農業,提倡種植高粱,於是美國各地都種植了高粱。壹天,哈德利的壹位老農民需要壹把新掃帚。他砍了壹些高粱稈,用繩子捆了壹根。既耐用又好用,於是大家紛紛效仿,開始使用高粱掃帚,導致美國出現了高粱掃帚制造業。
隨著人們家庭物質生活的提高,掃帚的材質也越來越精致和細分,包括衣服和衣櫃的小掃帚,都是材質上乘的。木地板也有更柔軟的現代新材料掃帚,但竹質掃帚仍廣泛應用於高速公路、農村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