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族。
京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Gin,越南語:ng?i Kinh/?京,或稱京人),也稱為越族(越南語:ng?i Vi?t/?越),民族語言為京語,由於語言因素復雜,語言學家難以確定其語言屬系。
京族主體在東南亞,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三島素有“京族三島”之稱。京族是越南的主體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內京族的人口數為33112人。
族稱族源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京族曾稱為“越南族”。巫頭、內心、澫尾三島曾分別建立越南族自治鄉。
1958年5月1日建立東興各族自治縣(1978年12月25日改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今又改稱防城港市,並升格為地市級)時,根據其歷史、語言、文化特點、生活習俗和本民族的意願,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京族”。
京族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漢時代屬南越國,後歸交趾郡,與駱越有某種親緣關系。而就現今居住在中國的京族來說,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紀初開始陸續從越南北部的塗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遷徙而來的,至今不到5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