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魚細長,體長17 ~ 24厘米。上顎呈三角形,長寬相等,下顎延伸成喙狀。牙齒很小,體表布滿小圓鱗,背部中線有壹條寬大的祖母綠豎帶。背鰭與臀鰭相對,都位於身體後部。胸鰭高黃色,尾鰭分叉淺綠色,下葉略長於上葉。馬踏魚常見的民間名稱有很多種,因其略呈圓柱形,又叫“竿魚”,因其嘴尖、呈針狀,又叫“針魚”。大部分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
擴展數據:
分布範圍
馬踏魚是壹種海水和水混合的海洋生物。它在淡水中繁殖,但在海水中生長。由於其生長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資源十分豐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黃海,其中以膠東半島的煙臺和威海的品質最好。?
經濟價值
狗魚由於生長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資源補充容易,往往保持壹定的漁獲量。市場售價低,受消費者歡迎。
鮮食炒著吃味道不錯,也可以加工成鹹幹制品。肌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鮮肉入藥,有滋陰益氣解毒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癆、肺)、慢性瘡瘍、張口困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馬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