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炎止痛:細菌感染,除細菌培養有效抗生素外,可選用黃連素03g,壹日三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腸靈4片,每日3次。如有發熱、脫水、休克,可適當使用抗生素,必要時輸液或吸氧。
(2)解痙止痛:阿托品0.5 ~ 1毫克,或645-2,5 ~ 10毫克,肌註;或1.5 ~ 30毫克普魯本辛,壹日三次。
(3)止瀉藥可選用堿式碳酸鉍1 ~ 2g,壹日三次;復方樟腦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瀉患者,可服用力泉寧10mg,每日三次;或者安眠1片,壹天兩次。
(5)慢性腸炎的中醫治療:中醫沒有慢性腸炎的名稱,但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慢性腹痛、慢性腹瀉的範疇。
慢性腸炎的治療原則:
(1)適當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戒油炸、刺激性食物。
(2)配合止瀉藥,可給予次碳酸鉍1 ~ 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l,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為阿托品0.3 ~ 0.6毫克,壹日三次;普魯本辛15mg,每日3次。
(4)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較長。也可用3%黃連素溶液200ml或5 ~ 10 g大蒜輸液,每日保留灌腸1次,10 ~ 20天為1個療程。其他治療同急性腸炎。
(5)精神性腹瀉患者,可使用利便寧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 ~ 30mg,壹日三次。
慢性腸炎需要“小苓清腸方”持續調理。飲食上註意搭配,維持壹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