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圖片植物圖片如下:
黃耆,拉丁學名: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unge(《中國植物誌》),是豆科黃耆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
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於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華北及西北,中國各地多有栽培。生長於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黃耆根可以入藥,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癰疽等。
形態特征:
黃芪,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
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