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茄科宿萼或壹年生草本植物,具果萼,全株密被短柔毛,高25 ~ 60厘米。莖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卵圓形心形,長4 ~ 8厘米。寬2 ~ 6厘米,邊緣參差不齊,大小不壹。花單生於葉腋;花萼鐘狀,5裂;花冠鐘形,淡黃色,直徑6 ~ 10毫米,5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紋;雄蕊5,花藥黃;子房2室。漿果球形,綠色,直徑約65438±0.2cm,周圍有擴大的綠色宿萼;宿存花萼卵球形或寬卵形。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秋季果實成熟,宿萼紅色或橙紅色,幹燥時采收。
形態描述:宿萼略呈燈籠狀,多扁平,長3 ~ 2.5 ~ 4厘米,寬2.5 ~ 4厘米。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五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狀細脈。頂部呈錐形,基部略扁,中央凹陷處有果梗。輕,靈活,空心,或與棕紅色或橙紅色的水果在裏面。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 ~ 5 cm,果皮皺縮,內含多粒種子。宿萼味苦,果味甜微酸。性寒,味苦。
【主治】清熱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痰熱咳嗽,小便不利。燈籠的利用價值燈籠是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與果實同食。成熟果實香甜,是壹種營養豐富的果蔬。漿果富含維生素C,青果味酸或苦,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壹定療效,清熱利尿,可外用消炎。全株可制成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