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預防體內濕熱

預防體內濕熱

以上僅介紹了濕熱證的壹般辨證和基本治療原則、方法,但進壹步探討了證型間的辨證要點、用藥註意事項,以及濕熱證多種疾病常見的相似證、疑證的鑒別,具體如下:濕熱證證型間的辨證要點、用藥註意事項:1, 通過對三種類型濕熱證的辨證,使醫生初步區分濕熱成為可能,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清熱藥和祛濕藥:首先,濕重於熱,以祛濕藥為主,清熱藥次之; 隨著病情的發展,濕逐漸轉為燥熱,熱重於濕時,應以清熱藥為主,其次是利尿藥;如果濕熱兼盛,清熱利濕就會同時進行。最簡單但最有效的區分濕熱和微熱的方法:壹是看舌苔;其次,問渴。如果濕重熱輕,舌苔白膩,口淡不渴;濕熱並重者,舌苔黃厚膩,口渴不想喝,或渴了喜歡熱飲;熱重於濕,舌苔黃而微膩或黃而幹,但不膩,口渴明顯想喝。2.清熱藥和利尿藥大多性寒涼,屬於“陰柔”藥。它們凝重粘稠,難以運化而影響療效,也影響脾胃功能。因此,使用此類藥物時,應酌情與溫燥之品配伍,如厚樸、陳皮、木香、蒼術、法半夏、桂枝等“陽性”藥物(即使熱重於濕)。從而促進氣機升降,利於藥物的運輸,保護脾胃功能,提高療效。

3、使用清熱利尿藥促進排尿必然會消耗津液。所以在使用清熱祛濕的方法時,要適可而止。陰虛津虧者慎用此法,或酌情與滋陰生津藥同用。此法不適用於未伴有濕或濕已轉為燥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