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湯圓是有餡料的,人們煮熟了就著湯吃。因為這種在鍋裏煮的湯圓會浮起來沈下去,湯圓的起源最初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後來在壹些地區,它被改名為元宵。湯圓是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的著名小吃,也是中國代表性小吃之壹。
湯圓起源於宋代,即以黑芝麻、豬板油為餡,加少許糖,外搓糯米粉,形成圓形。煮後口感香甜綿軟,回味無窮。同時,湯圓象征著家人團聚,吃湯圓也意味著新年的家庭幸福和團圓,所以它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必備食物。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
相傳漢武帝住在宮裏的時候,有壹個叫元宵的丫鬟,在宮裏住了很多年,思念父母。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她謊稱火神在正月十五奉玉帝之命燒毀了長安城。逃避麻煩的唯壹方法是讓元宵女孩在正月十五做許多火神愛吃的餃子,所有的臣民都用燈籠裝飾它們。梁武帝允許它玩,元宵姑娘終於見到了家人。從此,元宵節就形成了。
漢武帝時期,漢朝祭祀壹個叫太乙的神。據說太乙在當時是壹個非常顯赫的神,地位在五帝之上,虧欠漢帝,所以受到了盛世的供奉。據傳說,另壹位漢武帝文帝也與元宵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