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北京爨下村怎麽讀?

北京爨下村怎麽讀?

爨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它的真名叫爨下村,距離北京90公裏。這是壹個很多老北京人都喜歡去的村子。

“爨”也是壹個象形漢字。“爨”的本義是竈。這個山村在那些年修建的時候,主人給它取名為“爨下”,意思是避寒,可能還有避難的意思。這種觀點暗示人們有壹種強烈的天堂感。還有傳世的生動順口溜:興字頭,林字頭腰,大字火了。

爨下村全稱韓,相傳是明清時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過來的。至今已育成17代。

寬多峽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在還保存著500座明清四合院。在國內首次發現較為完整的古山村建築群,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特色鮮明。門樓等級森嚴,墩臺雕刻精美,磚雕影壁別具壹格,壁畫對聯隨處可見。

村莊歷史

爨下村,建於明代,清代沿襲明制。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該村的祖先隨著山西向北京的遷徙,從山西遷到這裏,建立了這個漢族聚居地。

明朝十年(1515),韓福金、韓、爨下村始祖韓福倉三兄弟奉命守延河城至爨口的關隘,逐漸繁衍發展,形成了漢雜居的爨下村。

明代鄭德十四年(1519)修建古驛道,逐漸發展成為過往商賈的重要驛站,進而形成古村落聚落。

清同治六年(1876),爨下村劃歸宛平縣七家寺管理,兵轉民軍。抗日戰爭時期,宛平縣第壹區抗日民主政府遷至爨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