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
脊索動物門,獼猴桃屬,鮎屬,黃顙魚屬,黃顙魚種,俗稱嘎亞,因音似“嘎亞”而得名。又名嘎牙子、黃蠟魚、刺魚、黃花魚、黃丁魚、肉絲魚、嘎魚等。
形態特征:
體長123 ~ 143 mm,腹部扁平,後半身略扁平,頭大而扁平。吻部圓鈍,口裂,劣等。上顎略長於下顎,上下顎均有絨毛細齒。黃陂體長123 ~ 143 mm,腹面平坦,後半部略平,頭大而平。吻部圓鈍,口裂,劣等。上顎略長於下顎,上下顎均有絨毛細齒。
擴展數據
生活習慣:
黃顙魚多棲息在湖泊周圍有緩流水草和入湖河流的淺水區,生活在底棲動物中,特別是在有大量腐殖質和淤泥的靜水或緩流淺灘。白天,它們潛伏在水下或巖石縫隙中,晚上活動覓食,冬天聚集在深水中。適應性強,即使在惡劣環境下也能存活,甚至5-6小時不喝水也不致命。黃顙魚耐缺氧,溶氧在2mg/L以上能正常存活,溶氧在2mg/L以下漂浮,1 mg/L窒息..
存活水溫1-38℃,0℃時出現不適。
食性雜食性,主要是自然條件下的動物飼料,魚苗階段的浮遊動物,昆蟲及其幼蟲,成魚中的小魚小蝦、蝸牛和蚌類,也吞食植物碎屑。
百度百科-嘎亞魚
百度百科-黃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