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親節”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祖先女媧。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普通百姓都會去來禾寺燒香祭拜,女媧壹直被視為人類之母。另壹個母親節的傳統來自農歷七月十五的蘭花節。相傳釋迦牟尼弟子木蓮為救母親清蒂夫人而下陰間,並於7月15日借用十萬僧的神功幫助母親超度。但是後來,這個節日慢慢發展起來,從孝節發展到鬼節。
“中國母親節”這壹虛擬的傳統是傳統文化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載體。文化記憶很大壹部分是節日的記憶。許多年後,許多往事被遺忘,但節日的場景卻歷歷在目。同時,節日具有覆蓋面廣、不斷重復、寓教於樂的特點,對人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重大的人際關系節日對培養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至關重要。真正的母親節應該是根植於內心去體會母親的愛。
我們在中國母親節提倡母愛和母親教育。壹邊倡導慈母孝道。另壹方面,父母給孩子生命,對孩子有壹種本能的無私的愛。中國母親節的設立,是為了讓天下父母之愛成為壹個可以認真展示和認可的節日;讓天下兒女的孝心有壹個被喚醒、被精致表達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