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圓節是江南壹帶人們在清明節吃的傳統小吃。據考證,青團的名稱始於唐代,約有1000年的歷史。清明節的時候清團幾乎都是蒸的。在古代,人們制作青團主要是作為祭品。青團雖然流傳千年,形態未變,但作為祭品的功能逐漸淡化,成為時令小吃。
做青丸子,有的用麥稭,有的用青艾葉汁,有的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爛再用豆瓣醬做。青團作為祭品的功能日益弱化,更多的人把它作為春遊小吃。綠球碧綠如玉,軟皮蒸後呈綠色。豆沙餡甜而不膩,淡淡的艾草香氣,好吃。
自制團章的註意事項
1.制作面皮時,除糯米粉外,還可以加入適量的磨粉(小麥澱粉)或米粉,可以提高面團的咀嚼韌性。
2.填充物應該現在就用,不應該存放很長時間。如果存放時間長,很容易滋生黴菌或腐爛。
3.手工制作的綠球保質期短,盡量現在吃,避免長期存放。如果確實需要儲存,建議冷藏或低溫冷凍,盡快食用。低溫保存的面團在食用前應煮熟加熱,並控制加熱時間。加熱時間過長,面團容易塌陷,表皮破裂,影響食用品質。
4.用來做青團的艾草必須焯壹下。燙的時候放壹些可食用的堿性面,這樣綠團不黑更脆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