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扁平而薄,後緣略凸起。壹般長15cm,重20-30g。腦袋短,眼睛小。吻部突出,口裂較大且傾斜。上顎略長於下顎,兩顎、犁骨、腭骨、舌上有細齒、薄圓鱗,易脫落;
腹緣有棱形鱗片,無側線,胸上部有壹條延伸成絲狀的鰭,背鰭前有壹根小刺,臀鰭長,尾鰭分叉,與臀鰭不相連。吻和頭中部為淡黃色,背部為青綠色,側面為銀白色。臀鰭呈淡黃色。
擴展數據:
棲息於水深4-13米,水流緩慢的淺海區。最適溫度5-28度,為肉食性,主要以浮遊甲殼動物為食,也以箭蟲、魚卵、水母為食。南海的產卵期為2-4月,東海北部為5-6月。雞蛋浮動,球形。具有遷徙特征。
魚種馴化:魚種培育階段的馴化相對容易。馴養的魚種在成魚養殖期間上升和搶食的時間較短,便於管理。在馴化過程中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添加劑,可以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黃鯽的投餵面積和投餵量。
密度對馴化的影響:密度高,種群大,易馴化。在密度已經確定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降低池塘的水位,相對增加密度不僅有利於馴化,還可以提高池塘的水溫,促進魚類的生長。成對的鰱魚和鱅魚要在主鯉形成漂浮和抓食的習性後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