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鹽的起源遠在5000年前的炎黃時期。發明者蘇軾是海水制鹽用火煮的鼻祖,後來被尊為鹽宗。鹽是地殼中普遍存在的物質。因為易溶於水,所以經常被雨水帶入河流,然後流入大海。據統計,每年約有1.65438+億噸鹽從陸地流入海洋,而全球海洋含鹽量約為4500億噸。根據自然情況,鹽可分為四種:海鹽、湖鹽、井鹽、礦鹽。
人類最早使用的采鹽方法是從含鹽量高的幹涸河床或湖床上刮取鹽晶體,但沒過多久,人們就發明了更復雜的制鹽方法。第壹種常用的鹽是海鹽。海鹽主要是在氣候和地質條件適宜的海濱開發鹽田,依靠日曬和自然蒸發析出鹽分而獲得的。海鹽產於世界許多地方的海濱,如大洋洲的中國、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地中海沿岸。
壹種生產鹽的方法
1,海鹽生產,壹般用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沿海灘塗,築壩開辟鹽田,通過潮汐抽水,吸引海水灌池,通過陽光蒸發成鹵水。當鹵水的濃度蒸發到25度龐貝,氯化鈉沈澱出來,就是原來的鹽。
2.井礦鹽的生產主要分為采鹵和制鹽兩個步驟。不同類型的礦山采用不同的采鹵方法。提取天然鹵水的方法有萃取法、氣舉法、抽鹵法、深井潛鹵泵法和自註式采鹵法。
3.湖鹽是原生鹽和再生鹽,主要靠開采或灘曬。在開采方面,有些湖泊經過長時間蒸發,氯化鈉沈澱在湖底,可以不經加工直接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