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派怎麽做?
山東“大餅”(鍋餅)是山東出產的壹種很有特色的食物。相傳山東“餡餅”產於山東、河北壹帶,在今天的魯西、魯中壹帶深受老百姓喜愛。民國初年出版的《濟南壹瞥》壹書中記載:“將面團做成厚壹寸多、徑壹尺多的圓餅,經烘烤熟成,外焦內薄,呈白色,稱為鍋餅。”魯派(鍋派)是壹種很受群眾歡迎的風味面食,尤其是莒縣派,已有上百年的制作歷史。莒縣傳統工藝“山東餡餅”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做法:主料精粉5000克,輔料面粉500克,清水2000克。方法1。將精粉倒入盆中,加入肥料和溫水,放在案板上,用壓面棒壓平。根據水面大小,取壹片水面(壹般4000g左右)卷成5cm厚的圓形。2.把平底的鍋放在小火上,把餅放在鍋上烤50分鐘。特點幹硬脆,好吃又經濟。【註】大鍋餅是屯留縣的傳統小吃之壹。山東鍋貼是“死面”,不加任何調料,搓粉時水分也少。它們簡單地用力量反復揉搓後做成圓形的厚餅,然後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擦幹水分。莒縣鍋貼的制作保持了傳統的制作工藝,用料考究,工藝細致。制作時,將小麥精粉用純溫水制成面團。反復按壓後,揉好,雙手均勻按壓。直徑約50厘米,厚度約2.5厘米。雙手按壓時,手掌背對背,蛋糕表面自然出現對稱的圖案。撒上芝麻,適可而止,然後入鍋烤,平鍋烤至淡黃色,再用溫火烤至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