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壹篇略讀課文。
同前面兩篇課文壹樣,本文是壹則民間故事,講述了壹個叫“棗核”的孩子,生下來就只有棗核那麽大,但他很勤快,也很聰明。
有壹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官糧,官役就把牲口全部牽走。棗核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幫助村民巧妙牽回牲口。縣官下令抓捕他,他又機智地懲治了貪婪的惡官
課文中的字詞學習
夫妻、爹娘、棗核
在文中,盼著要個孩子的那對“夫妻”,有了孩子後,故事中就稱他們為“爹娘”。“爹娘”就是爸媽的意思,中國北方壹般都這麽稱呼父母親。這對夫妻有了壹個孩子,因為只有棗核那麽大,所以給他起名“棗核”。
官府、衙役、官糧、折騰
“官府”,舊指地方行政機關;“衙役”,文中指縣衙當差的人;“官糧”,文中指官府要老百姓上繳的糧食;“折騰”放在文中語境中理解,棗核折騰衙役、官府折騰老百姓。
扶犁、錢褡、驚堂木
這三個詞語需要壹邊借助圖片壹邊講解:“犁”用來犁田的工具;“錢裕”指裝錢物的口袋;“驚堂木”,古時縣官舉起驚堂木拍於桌子,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讓堂下若幹人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