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古稱彭麗澤、彭澤、官廳湖、楊瀾、史丹湖,位於江西省北部,在九江、南昌、上饒境內。它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泊,僅次於青海湖和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的主要支流之壹,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有水、有吞吐量、有季節性的湖泊。
但是,水位低的時候只有500平方公裏。根據2008年水文資料,水位22.59米時,湖泊面積4070平方公裏。鄱陽湖接收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何秀五大河流以及鄱陽湖、張甜、金童的水,經儲存後在湖口註入長江。
形成和演變
湖盆是地殼下沈和不斷淤積形成的。中生代受燕山運動影響,沈降成盆地,盆地廣布至贛西北、湖北黃梅壹帶、安徽宿松、望江壹帶。到654.38+0萬年前最新的亞冰期末期,斷塊隆起的廬山矗立在盆地邊緣,盆地內河流、池塘密布。此後,由於晚冰期的海侵,整個流域變成了壹個巨大的湖泊和壹條寬闊的長江河段。
栗鵬在《尚書》中被記載在愚公,而彭澤在《漢書》中被記載。三國時期,彭澤分為兩湖,長江流經兩湖之間的地峽,後期的北湖演變為鄂皖交界的龍感湖、安徽的大觀湖和博湖,而南湖逐漸南侵。到了南朝時期,湖水達到了新建柴房的附近,使得沭陽縣和海昏侯縣的大部分在漢初就設置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