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華北等地常被稱為餛飩。
四川省
俗稱餛飩,四川人比較辣,有壹道名菜叫“紅油餛飩”。
湖北省
也有人稱之為餃子和面條。
長江以南
讀上海話、蘇南話、浙江話中的“餛飩”【?w?nd?N],跟粵語發音挺像的。上海餛飩壹般用開水煮,用肉油和味精。
江西
俗稱清湯。
廣東
因為“餛飩”這個詞比較少見,加上過去人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所以諧音“餛飩”和英文“餛飩”起源於粵語。
用餛飩皮包裹切碎的餡料。廣東餛飩的皮是用雞蛋和面粉做的,切成8cm乘8cm左右的正方形。餡料由肥肉、瘦肉、鮮蝦、碎魚片、蛋黃和調料制成。廣東餛飩的包法壹般都比較快,不需要壹步壹步疊整齊。大小是基於壹次吞下壹個的能力。
福建省
俗稱扁食、扁肉、肉燕,肉餡通常是用木槌敲打而成。
中國臺灣省
閩南語叫平食。1949左右,中國各地的移民把故鄉的名稱帶到了臺灣省,所以在臺灣省常見的說法是餛飩、餛飩、扁食或餛飩。臺灣省餛飩有三大名區:東邊的溫州餛飩、花蓮玉裏餛飩(蔣經國主席經常光顧)、南邊的屏東臨港餛飩;餡料飽滿,清香可口,現已真空包裝,在各個市場銷售或送貨上門;湯,炒,糖醋都適合。利港餛飩,據說是福州姓趙師傅在利港最早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