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麽意思

中元節的含義是什麽意思

中元節的含義是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壹般都會放假壹周左右。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它是追懷先人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

中元節的歷史發展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習俗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壹。農歷孟秋七月,作物成熟。

中國壹些地方自古就有在此時舉行祭祖儀式的傳統。古人春夏秋冬四時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獲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糧食,謂之“秋嘗”,又稱“薦新”“嘗新”,即秋天讓祖先嘗新之意,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