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到揚州的淮揚運河也叫。
淮揚運河是中國大運河開鑿最早的渠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漢溝。古漢水流域的發掘,對中國東部南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誕生了淮安和揚州兩座歷史文化名城。隋朝初期,溝壑經常淤塞。當時,漢溝相當長的河道平坦而停滯,由堰壩控制,從淮安到揚州的水上行程需要四五天。605年,楊迪疏浚並擴建了舊的漢溝路,並將其更名為山陽渡,作為隋唐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宋時期,韓溝上修建了數十座船閘、大壩、涵洞等建築物,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復式船閘。水路運輸在元朝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大運河的北段被切斷,通過山東,而淮揚運河仍然是壹個重要的運輸通道。明清時期,淮揚運河的繁榮達到了頂峰。糧食運輸的進壹步發展,支撐了全國財政收入的壹半以上。清末,黃河不斷泛濫,淮揚運河逐漸衰落。1901年,水運完全被海運取代,大運河在中國的水運使命結束,淮揚運河徹底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