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衢江區李嫣鎮彭家村的田螺養殖戶彭介紹,他飼養的“中華白玉蝸牛”是法國巨螺的近親,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含量接近零的“健康肉”。
彭很興奮地探索出壹條通過養殖大螺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已有33戶跟隨彭飼養“奶牛”,還有不少村民前來參觀學習。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蝸牛體積小,養殖效益高。它們更適合中小散戶,值得特別關註。”衢江區農業局畜牧獸醫局局長鄭說,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環境友好、附加值高的替代水產養殖,是大方向。
“養殖大螺采用循環農業模式,避免了高成本、高汙染等問題。”彭介紹,他家有3畝菜地,都種著蝸牛愛吃的苦菜,蝸牛糞成了苦菜的肥料。
對比養豬和養螺螄,彭算了壹筆賬:第壹是節約土地。養10000只蝸牛占地面積只有150平方米,而養300頭豬占地650平方米。
二是節省材料。養田螺的肉料比為1: 1,即1斤飼料可以產出1斤“牛肉”肉,而養豬的肉料比為1: 3,效率低很多。
第三,投入產出比高。養1000只蝸牛和養300頭豬差不多,每年收益15000元左右,但前者的投入只有40000元左右,而後者的投入需要多幾倍。
人民網-蝸牛養殖收入大,市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