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佛。生產期為65438+2月至次年4月,果實屬於超大型果實,長錐狀;果鱗明顯突出,淺黃綠色,鱗片淺黃;果肉是白色的。
2.AP釋迦牟尼。又名AfricanPride,是釋迦牟尼種植的菠蘿品種,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栽培品種。生產周期為65438+次年2-3月。果實為心形或圓錐形中等大小的果實,果皮光滑微凹,有疣狀小突起,果肉白色,有特殊的菠蘿風味。
3.綠寶釋迦牟尼。由菠蘿釋迦牟尼格夫納與臺東1雜交而成,2017年正式命名。這種水果是壹種三角錐形的大水果。成熟時果皮黃綠色,大鱗小鱗,冬季果實較重。
4、玫瑰釋迦牟尼。又名蜜紅釋迦牟尼,是釋迦牟尼(土釋迦牟尼)的天然變種,從中美洲傳入,外表呈暗粉色或紫色,果肉為白色。除了果實的特殊顏色外,它在味道、香味和大小上都與托沙卡相似。果實重400-600克,含糖量22-25。果實采收後容易軟化成熟,第二年11-3月即可成熟。
5.釋迦牟尼原產於熱帶美洲,臺灣省最初由荷蘭傳入;根據明代沈的《釋迦牟尼果》詩,可以證明最遲在明、鄭時期傳入,直抵臺南,後延至中南部,但只是小面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