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烤龍舟
古代越人以龍為圖騰。為了顯示自己的“龍種”身份,他們不僅有紋身的習俗,還在每年的端午節舉行盛大的圖騰節。其中有壹種類似於今天的賽跑遊戲,這就是賽跑習俗的起源。
2.掛艾草和菖蒲
菖蒲葉呈劍形,又名“蒲劍”,古人認為能“斬萬惡”;艾草是壹種草藥,古人認為它可以保持健康,帶來祝福。民間傳統中,艾蒿、榕樹、菖蒲用紅紙紮成壹束,插在或掛在門上。
3.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有影響、最廣泛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4.放壹個風箏。
風箏是將紙或絲貼在竹條等骨架上,拉壹根系在上面的長線,在風的作用下可以放入天空,屬於只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孩子們在端午節時放風箏被稱為“飛災”。
5.系五色絲線
在端午節,孩子們要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上五顏六色的絲線來辟邪。傳統上,紅色、綠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粗絲線被擰成彩色的繩子,系在孩子們的手臂或脖子上。從5月5日開始,直到七夕“齊”的生日,他們才被解開,和金俊壹起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