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果是山東的壹種糕點。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山東地區特色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在民間,通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巧果多以面粉、酵母、白砂糖、牛奶等為主料制成,常見的有三角形、菱形、魚形等。
巧果節日有壹個特別的習俗,就是人們在這壹天要吃巧果。巧果是壹種傳統的食品,它通常是由糯米粉和豆沙或者其他餡料制成的。巧果的形狀通常是圓形或者橢圓形,大小不壹,有些甚至可以達到人手掌的大小。巧果的表面會塗上壹層油,使得它看起來十分光滑。
巧果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壹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淒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壹種精致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於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
此後,小巧和意中人廝守壹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在每年的七夕制作形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壹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