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32的上海外灘美術館亞洲文學樓,不僅是19、20世紀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向社會開放的博物館。當時這棟五層樓的建築裏有報告廳、圖書館和博物館陳列室,平均每月有7000名參觀者。這個集展覽、文化活動、知識傳播於壹體的機構,使其成為壹個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地方,有別於城市街區的其他建築。
美術館全部六層將作為展廳,貫穿藝術家創作生涯的語言、理念和作品將在此次展覽中得到全面呈現,包括當代藝術和批評界備受關註的人與動物的復雜關系,以及由此衍生的雜交、變形和倫理問題;抽象與具體的聯系;關於另壹個;性別政治;全球化和世界主義;最後,作為當代藝術家和文化生產者意味著什麽。展覽還將包括兩套特定場地定制的裝置,壹套在概念和物理意義上像“皮膚”壹樣覆蓋藝術博物館宏偉的北立面,另壹套貫穿藝術博物館兩層展廳的空間。這些建築的介入,如鏡面反射,體現了卡爾對“額痣”這壹媒介的運用;“額痣”作為他人的載體,是裝飾和激活的精神對象,讓人沈浸其中,目不轉睛。